做个积极主动的你(一)
--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五封信

 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《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》后,感触很深,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:“很小的时候,我的目标就是长大,长大了做什么,我当时没有想;读小学的时候,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,考上初中做什么,我没有想过;读初中的时候,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,考上高中做什么,我没有想过;读高中的时候,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,考上大学做什么,我没有想过;上大学的时候,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,出国做什么,我也没有想过;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,要找工作了,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?这次,我要好好地想一想。谢谢你的第三封信,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,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。从今天开始,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!”

  当我为这位中国留学生终于理解他“有选择的权利”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,我不禁想到,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。在“开复学生网”我每天都看到:“只有你能告诉我,我该怎么做”的被动思维。

 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,学生们事事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,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帮助,这很容易养成被动的习惯。因此,许多中国年轻人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,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,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阶梯。
[#afdream.com#]
  另一方面,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习惯于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,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,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性格和兴趣,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,他们多半会发现,自己早已迷失在“自我缺失”的海洋里了。

  此外,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,大力推崇“从上”“从众”等行为方式,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,以至于许多年轻人觉得,“自主”这两个字是那么陌生和遥远。

  所以,消极到积极之路是充满荆棘的。虽然在我的前四封信里都提到积极主动的重要性,我决定特别写一封有关积极主动的信。

  为了成为国际化的人才,为了在信息时代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,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青年都应该努力迫使自己从被动转向主动,大家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,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——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工作与生活,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于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,只有积极主动的你,才能找到真正的“自我”,才能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永远快乐!

  什么是积极主动?

  积极主动(Pro-active)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·弗兰克推介给大众的。弗兰克本人就是一个积极主动、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典型。

  弗兰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影响颇深的决定论心理学家,但是,他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后,开创出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。

  弗兰克的父母、妻子、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,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。有一天,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,突然意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——也许,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:“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,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,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。”

  弗兰克的意思是说,在一个人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,他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。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,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。他没有悲观绝望,反而在脑海中设想,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,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介绍给自己的学生。凭着这种积极、乐观的思维方式,他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,直到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,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。

  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思维准则,正是我们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人生态度——积极主动。

  消极被动的人和积极主动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。

  消极被动(Reactive)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受环境和他人的左右,如果别人不指点,环境不改变,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。碰到问题的时候,消极被动的人总会找人帮着决定,环境不好的时候,他们就会怨天尤人。他们总是在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。对一件事情,他们总认为是事情找上他们,自己无法主导或推动事情的进展。

  积极主动(Pro-active)的人认为,无论在任何情况下,自己总有选择的权利。所以,他们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,因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,而自己并不是环境或他人的附庸。对一件事情,他们总是认为,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、发展。

  为什么要积极主动?

  30年前,在工业社会里,每位员工是企业机器里的一个齿轮。因此这些公司最喜欢的人才是:一个有专业知识的、能够埋头苦干的人。

  斗转星移,今天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因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,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,而是需要独立思考、自主决策的复杂过程。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·德鲁克(Peter Druker)曾指出:“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,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,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。在这个世纪里,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,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。”所以,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:积极主动、充满热情、灵活自信的人。

  要想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获得成功,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: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,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,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;此外,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,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,

 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,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,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,并且规划它们,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。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,有几个是唯唯诺诺、被动消极的人?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,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全力投入、不断努力。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,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。

  其实,许多年轻人并不是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作出自己的决定,而是不习惯在重大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决定。如果我问一位中国的大学生:“你最常作的决定是什么?”他的回答很可能是决定买什么样的电脑,看什么电影,读什么书等等。这些事情固然需要作出决定,但是,许多更重要的决定更需要由你自己作出。例如,读什么专业、读什么学校、考研还是出国等决定,大家可能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,或参考大多数同学的选择——殊不知,在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上,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帮助你迈向真正的成功。自己作无关紧要的决定,但是对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却听他人的,这是多么不合逻辑呀!

  当Google的创始人赛吉·布林(Sergey Brin)和拉里·佩奇(Larry Page)在电视上被访问时,记者问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,他们并没有回答: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,而回答的是“蒙台梭利小学”。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下,他们学会了“自己的事,自己负责,自己解决”。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鼓励尝试、积极自主、自我驱动的习惯,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。

  所以,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、主动的心,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,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最为重要的抉择。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,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。

 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《草叶集》里所写的那样:“我不能,别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过那条路;你必须自己去走。”

1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